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“实话实说”节目终于在央视新一轮的改版浪潮中即将退出。从前它在央视一套曾经红过一阵,后来新闻专门频道出来以后,它又搬到了15套,再后来又因为收视率日益不支而搬回一套。如今则因为收视率太差而搬进了媒体博物馆,寿终正寝了。

小崔因为“实话实说”而走红,几乎家喻户晓,又因为太认真而抑郁,让人怜惜。小崔激流勇退,大概也是因为看到了它不可避免的颓落,离开了这个栏目,让上海来的美女和晶接手。如今小崔快成老崔,“实话实说”也到了它该去的地方。

一些人怀旧,为之惋惜。我倒觉得欣然。倒不是幸灾乐祸,而是觉得任何事情应该名实相符。如果一个叫做“实话实说”的节目已经不能让观众觉得在讲实话,那么它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呢?如果说这个节目在它红火的时候,还讲过一定程度的实话的话,那么,它在近年来则连这一点也做不到。日益自我边缘化,人们关心的许多问题,热点问题,这个节日都不选作话题(这一点在它红火的时候也一定程度上存在着)。这还不算,它请来的人和讨论的方式也并没有什么代表性,也就是并没有让人真正的“知无不言,言无不尽”。甚至象样的观点对立和辩论都摆不上台面。即使对那些不太关痛痒的问题,所表达的观点也不像是我们身边每天会听到的,那如何让人觉得它是实话实说呢?又如何能够责怪观众不愿意看呢?

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其他一些节目当中。焦点访谈越来越不像是对焦点问题的访谈和讨论,而像是政策发布会。其实,政策发布会已经在新闻节目当中或记者招待会的实况来反映,焦点访谈应该是对焦点问题的谈话和讨论,也需要反映代表性的观点。媒体的生命是真实,即如实地反映事实、民意,表达各种观点,以便给予民众和领导人以真实的参考。否则就是提供虚假的信息,给人误导。当然,反映事实并不是要求对任何事情都平均使用力量来反映,因为媒体的空间有限,总有取舍。但是,这种取舍必须贴近民众的心愿,即以人民关心的热点和问题为自己的取舍标准。

和晶说这个节目是“爹不痛,娘不爱”(大意)。她的心情和感受可以理解。其实你不能怪观众,观众毕竟绝大多数还是追求真实的。我想她作媳妇应该知道婆婆不能管得太多。这个不能说,那个不能讲,那将如何说实话?在上海电视台工作较久的和晶应该有更切实的感受。其实小崔红火时也有类似的顾虑,大概这是他终于退出的原因之一吧。本人写作也有类似感受,无论写什么稿子,到了平面媒体,编辑准得把它删改切割,用的标准也够奇怪的。所以写博客好得多了,没有这种被切割的痛感,但也决不是畅通无阻。

哎,媒体啊媒体,想说爱你不容易。

话题:



0

推荐

顾肃

顾肃

12篇文章 12年前更新

江苏启东人,知名政法学者,南京大学哲学与法学教授,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专职研究人员、教授 。美国杜克大学 (Duke University)哲学硕士(1985),南京大学哲学博士(1989)。曾任哈佛大学法学院人文学者,澳洲墨尔本大学、英国伦敦经济学院等校高级访问学者。出版专著多部,代表作《自由主义基本理念》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出版数种简繁体字版本,影响很大。最近出版《理想国之后》。在人民出版社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等社主编《政治法律哲学》、《大学文库》、《成功学习》等丛书。用中、英、俄、意、法等文字发表论文100余篇,为《新京报》、《法制早报》、《东方早报》、《南方周末》、《民主与科学》等中国和海外报刊撰写法律与政治方面的社评、评论、专栏文章100余篇,传播民主与法治的理念。

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