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台湾回来以后,心头一直在缠绕着两岸关系的发展问题。现在看来,胡哥直接抓对台关系,采取了更加和平务实灵活的姿态和政策。与吴伯雄主席会谈中,他对于台方的要求都作出了积极的回应。比如,理解到台湾需要发展、与大陆在经济上更加融合,但也需要尊严和国际空间,胡哥回答,可以优先考虑台湾加入世界卫生组织,相信中国人的智慧可以找到一个良好的解决方案。针对台湾多年来关于我方布置对台导弹的顾虑,他也作了积极的回应,说只要和平格局定下来,这些都不难解决。这就暗示了我方愿意在形势好时减少甚至完全撤除对台布置的导弹。
这些无疑都是两岸关系的重大利好消息,马英九先生也乐观其成,台湾舆论对胡吴会的成果一片叫好。
我也愿意在此叫一声好。同时,也呼吁最高领导人采取更加灵活务实的对台政策,在必要时考虑一国两制更加灵活的表述和制度建设。今天,两岸和解的基础是承认九二共识,而我们知道,九二共识是一中各表,即承认一个中国,但在这个中国的具体表述上却可以模糊处理。实际上是一个中国,但政权含义是不同的。这是中国人传统智慧的结晶。我们为了实质性的和解和共识,可以牺牲逻辑和理论上的精确性和一致性。
目前,台湾的主流民意是不统不独不武,马英九的这一政见得到了80%以上台湾人的支持。鉴于这一基本前提,为了两岸的和平发展,我们为什么不能再灵活一些、宽容一些呢?比如对于台湾要求国际空间的做法,只要承认九二共识,我们就可以允许台湾拥有像目前香港能够拥有的国际组织席位,既然我国的特区香港都能够得到,台湾自然也应该得到。同时,由于台湾目前拥有自己的军队,其内部政治和军事事务我们均管不着,而实质性的统一,即把台湾当作中国的一个普通的省份的那一天还遥遥无期,那我们就只能承认现实,只要台湾在原则上承认自己是中国或中华大家庭的一部分,我们就可以给它更加灵活的生存空间。
当然,再进一步,彻底解决台湾问题的方案在于,以联邦制来解释邓小平的一国两制。一个国家可以有两种政治上殊异的体制,这已经暗示了有联邦制的意味。而联邦制度的优点在于,各个邦是高度自治的,包括内政、法律、选举领导人,只是外交和国防由联邦政府掌握。当然,邦联则更进一步,各邦甚至有局部的外交权。其实,今天的中国已经不是单一制的国家,邓小平一国两制的设想写进我国宪法以后,就已经是如此。更何况今天的香港和澳门已经是不少国际组织的成员,包括WTO,更说明我国在事实上已经不是单一制的政体。
所以,彻底的解决办法是修改宪法,改变国号,以“大中华联邦”或类似的名称来赢得所有中国人的共识,这样也就不必再不合逻辑地“一中各表”(这在政治学上不够准确)了。通过与台湾谈判,同时把香港和澳门通盘考虑,让它们都成为大中华联邦中的邦,拥有高度的自治,同时又可以在一些国际组织中活动。至于台湾人一直耿耿于怀的联合国,那也同样可以灵活考虑。君不见前苏联在联合国有三个席位:俄罗斯、白俄罗斯和乌克兰。三家实质上代表的是一个国家,却有三张投票权。苏联人能够办到的,中国人为什么做不到?我们可以有大陆、港澳台四个席位,这样投起票来岂不更加人多势众?当然,前提条件是承认一个大中华联邦的宪法,遵守联邦的神圣协定,实现邦内的永久和平。如果脱离联邦而独立,当然也要采取惩罚措施。至于为什么叫“大中华联邦”,那是体现出中华民族的人口众多、复杂性和包容性。英国尚且叫“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”,我们难道还不够格一个“大”字吗?
中国人有着解决内部关系问题的传统智慧,除了付出巨大生命和财产代价的武力统一以外,也有过相当灵活的和谐共处的和平时期。今天,时代不同了,武力解决几乎是一个最不合适的选项,那我们何不采取更加灵活的政策呢?政治最终是为人民的福祉服务的,如果能够让两岸四地的人民都繁荣幸福,什么样的好主意我们都应该乐于采纳。不怕做不到,就怕想不到。
正因如此,我在为胡哥灵活的对台政策欢呼的同时,也提出以上的一点不成熟的建议。
和平幸福靠我们争取。中国人,加油!
0
推荐